國防訊息
-
第四作戰區預置兵力整備 待命投入災害防救(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3日電)為因應屏東縣重大傷亡事故,國軍第四作戰區今日表示,第一時間即由後備指揮部派遣聯絡官進駐屏東縣政府災防應變中心,並完成轄區專業救災車輛機具及兵力整合調度。應變支援兵力計120員,消防車20輛,戰備部隊344員於營內待命;國軍高雄總醫院、屏東、左營及岡山分院,相關醫療資源及床位同時完成整備。 第四作戰區指出,目前已至火災現場支援滅火任務兵力,計空軍第六聯隊消防車1輛兵力5員,並派遣連絡官進駐屏東縣政府消防局掌握及協處相關災害需求,作戰區同時開設應變中心,配合屏東縣政府需求,指揮救災兵力派遣事宜,共同協力地方政府完善災害防救整備工作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23日
-
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(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3日電)國防部今日表示,至上午6時止,偵獲共機10架次(其中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2架次)、共艦5艘次,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。 國防部強調,國軍運用任務機、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23日
-
中共機艦持續侵擾臺海周邊區域 國軍嚴密掌握(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1日電)國防部今日表示,自上午起陸續偵獲中共殲-10、殲-16、蘇愷-30、空警-500、運-9及無人機等各型機逾20架次出海活動,部分機型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,進入我西南及東南空域,配合艦船執行戰備警巡。 國防部強調,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,並同步監控共軍遠火、火箭軍,以及福建大埕灣附近地面部隊動態,統籌運用任務機、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21日
-
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(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1日電)國防部今日表示,迄上午6時止,偵獲共機20架次(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10架次)、共艦7艘次,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。國軍運用任務機、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21日
-
中共機艦持續於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(軍聞社記者黃劭恩臺北20日電)國防部今日表示,迄上午6時止,偵獲共機15架次(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2架次)、共艦6艘次,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。國軍運用任務機、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20日
-
陸軍:要求所屬周延工作規劃 展現國軍建軍備戰成果(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9日電)陸軍司令部今日表示,所屬航特部考量兼顧戰備需求及增進與民眾良性互動,規劃進行AH-64E直升機低視度噴塗作業,立意值得肯定,惟隱蔽偽裝效果仍待加強,已給予適切指導,在完成調整及審核程序後,可於營區開放活動展出。 陸軍司令部指出,感謝各界對國防事務的關心,陸軍司令部將在兼顧戰備整備及全民國防前提下,要求各單位周延工作規劃,以展現國軍建軍備戰成果,凝聚民眾向心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19日
-
航特部說明阿帕契彩繪機議題 持恆提升部隊戰力(軍聞社記者李忠軒臺北19日電)針對媒體報導「阿帕契長弓彩繪機曝光」一事,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今日表示,所屬航空601旅為訓練官兵低視度塗裝技能,日前進行AH-64E直升機噴塗作業,並規劃若符作戰需求,將納入營區開放活動陳展,惟完成後,經幹部共同審視研討,未達破壞輪廓與戰場隱蔽偽裝效果,不符作戰實需,故取消陳展規劃,未向上呈文核定。 航特部強調,各項戰備整備均須符合作戰實需及戰場景況,提升戰場存活率,後續將以此為經驗,持恆提升部隊戰力,確保國家安全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19日
-
共機艦持續侵擾臺海及周邊區域 國軍妥適沉著應對(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9日電)國防部今日表示,自18至19日間,國防部計偵獲共機55架次、共艦7艘次,持續侵擾臺海及周邊區域。相關挑釁舉動,適為造成緊張情勢升高、惡化區域安全的始作俑者。期間,國軍官兵以「備戰不求戰、應戰不避戰」思維,妥適、沉著應對,針對戰備狀況,落實訓練要求,結合實戰場景從事戰演訓工作,全力提升防衛戰力。 國防部重申,臺海和平穩定,攸關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福祉,是區域各方的共同責任。呼籲北京當局負起責任,即刻停止破壞現狀的單邊行為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19日
-
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(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9日電) 國防部表示,迄0600時止,偵獲共機55架次(進入西南空域27架次)、共艦7艘次,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。 國防部強調,國軍運用任務機、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19日
-
偵獲103架共機軍事騷擾 國防部籲停止單邊破壞行為(軍聞社記者莊家宏臺北18日電)國防部今日表示,自9月17至18日晨間,國防部計偵獲共機103架次出海活動,為近期新高,已對臺海及區域安全造成嚴峻挑戰。國軍秉持「備戰不求戰、應戰不避戰」態度沉著應對,並依「作戰為背景、訓練為著眼」指導,以「處處是戰場」思維,融入「時時做訓練」概念,提升防衛作戰能力。 國防部強調,臺海和平穩定攸關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福祉,是區域各方的共同責任。共軍持續的軍事騷擾,易導致緊張情勢急劇升高、惡化區域安全,呼籲北京當局負起責任,即刻停止此類破壞性的單邊行為。【國防訊息】 民國112年09月18日